summaryrefslogtreecommitdiff
diff options
context:
space:
mode:
authorgarhve <git@garhve.com>2022-12-12 12:14:38 +0800
committergarhve <git@garhve.com>2022-12-12 12:14:38 +0800
commit41ae35fb7b98fd2ba95db8f1ff0be93be5b7eaa0 (patch)
tree60e558859e93ee12728299fb8e4d7f98d9452555
parent0fdf9925e6c10843fc09c8f2721d472479fe2fa9 (diff)
add new contents
-rw-r--r--cn/index.xml5
-rw-r--r--cn/posts/2/index.html19
-rw-r--r--cn/posts/index.xml5
3 files changed, 17 insertions, 12 deletions
diff --git a/cn/index.xml b/cn/index.xml
index adc4cfb..0a7bbb9 100644
--- a/cn/index.xml
+++ b/cn/index.xml
@@ -17,7 +17,7 @@
写作 编辑器随便用个支持MD的就行了,这句陈述挺好。
但现实是,我家里一台MacBook,一台arch Linux的Thinkpad,公司一台MacBook。 所以跨平台对我来说就很重要了。我有点洁癖,家目录我都在努力的把config和local 文件整合在各自不同的区域名以至于不那么乱。在每台电脑上下个markdown editor, 同步文件再在每台电脑上额外加个云,想想我都受不了。
不过目前我试过了一个软件marktext,功能和UI都很不错,但由于同步 问题我不太想用。
-其实我比较倾向于下载个web app搭在我raspberry pi上,再通过公网挂出去, 达到我在任意地方都能使用的目的来着,但目前的app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使我不是很满意,也就一直耽搁着了,现在也就是通过ssh直接到我的arch里 直接使用vim写文章,有点别扭&amp;hellip; 用vim写markdown。
+其实我比较倾向于下载个web app搭在我raspberry pi上,再通过公网挂出去, 达到我在任意地方都能使用的目的来着,但目前的app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使我不是很满意,也就一直耽搁着了,现在也就是通过ssh直接到我的arch里 直接使用vim写文章,有点别扭&amp;hellip; 用vim写markdown。并且由于通过ssh到电脑里写的文章,预览比较困难&amp;hellip; 先将就一下吧,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它。
图片 图片怎么管理原本也是个问题,我买入了一个存储桶并配置好了nginx, 但这比较适合fetch图片,当我截了新图要上传时,要么登录存储桶要么scp到 服务器去上传,而且传好后的url也是一个麻烦事。试了各种方法都不太行之后。
在Mac端我用了uPic,这个比较方便的是不止可以传图片,其他文件需要 保存了也可以通过它上传,并且,它支持上传后直接拿到自定义对url,对于 我自定义了域名去匹配nginx的规则很方便。而且只需第一次配置好, 后面使用即可。
Linux端呢,则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,只能老老实实打开网页上传了~
@@ -26,7 +26,8 @@ Linux端呢,则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,只能老老实实打开网页上
hugo new post -&amp;gt; vim 找到文章 -&amp;gt; 保存或者发布 -&amp;gt; 然后到public文件夹 push出去。
太麻烦了,我就写了个简单的脚本来简化一下流程,反正是自用的,所以也不用考虑 怎么处理不同的位置,并且原先由于发布比较繁琐,草稿就都存在本地了,现在 我也可以直接将草稿发布出来,看得见,我才有动力写~
这片文章的出现,也只是我想确认一下能不能正确处理好中文内容。这样一说,突然想起来编辑也挺麻烦的。。 也许可以将代码优化下以后就省心了,哈哈。
-更新:拖了几天,把代码搞定了~ blog.sh 以后只需要在文件夹里./blog.sh action language 即可。 大大方便了使用呀。 也许以后就能多写写了(bushi)</description>
+更新:拖了三天,终于把代码补完了~ blog.sh
+以后只需要在文件夹里./blog.sh action language 即可。 大大方便了使用呀。 也许以后就能多写写了(bushi)</description>
</item>
<item>
diff --git a/cn/posts/2/index.html b/cn/posts/2/index.html
index f51bc21..fefbd41 100644
--- a/cn/posts/2/index.html
+++ b/cn/posts/2/index.html
@@ -23,7 +23,7 @@
"articleSection" : "posts",
"name" : "测试自动创建博客",
"headline" : "测试自动创建博客",
- "description" : "hugo挺不错的,就是太麻烦了。以下几点都是在使用时遇到的一些问题:\n写作 编辑器随便用个支持MD的就行了,这句陈述挺好。\n但现实是,我家里一台MacBook,一台arch Linux的Thinkpad,公司一台MacBook。 所以跨平台对我来说就很重要了。我有点洁癖,家目录我都在努力的把config和local 文件整合在各自不同的区域名以至于不那么乱。在每台电脑上下个markdown editor, 同步文件再在每台电脑上额外加个云,想想我都受不了。\n不过目前我试过了一个软件marktext,功能和UI都很不错,但由于同步 问题我不太想用。\n其实我比较倾向于下载个web app搭在我raspberry pi上,再通过公网挂出去, 达到我在任意地方都能使用的目的来着,但目前的app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使我不是很满意,也就一直耽搁着了,现在也就是通过ssh直接到我的arch里 直接使用vim写文章,有点别扭\u0026hellip; 用vim写markdown。\n图片 图片怎么管理原本也是个问题,我买入了一个存储桶并配置好了nginx, 但这比较适合fetch图片,当我截了新图要上传时,要么登录存储桶要么scp到 服务器去上传,而且传好后的url也是一个麻烦事。试了各种方法都不太行之后。\n在Mac端我用了uPic,这个比较方便的是不止可以传图片,其他文件需要 保存了也可以通过它上传,并且,它支持上传后直接拿到自定义对url,对于 我自定义了域名去匹配nginx的规则很方便。而且只需第一次配置好, 后面使用即可。\nLinux端呢,则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,只能老老实实打开网页上传了~\n发布 Hugo的发布其实也是一个问题。在上面说过,我有洁癖,其实我还有一些强迫症。 自从GitHub被微软收购后,我很少使用了。虽然我只是一介平民,但我还是希望 尽可能将我不同的指纹分散隔离开来。我用了我自有的服务器去托管我的一些服务, 其中便包括这个博客。 Hugo我是安装在我的Linux上,我并没有让它接入公网。我有在服务器上托管了一个 cgit来当我的私人仓库,于是理所当然的,我把public给git到服务器上了。\n原先,发布一篇博客我的流程为,\nhugo new post -\u0026gt; vim 找到文章 -\u0026gt; 保存或者发布 -\u0026gt; 然后到public文件夹 push出去。\n太麻烦了,我就写了个简单的脚本来简化一下流程,反正是自用的,所以也不用考虑 怎么处理不同的位置,并且原先由于发布比较繁琐,草稿就都存在本地了,现在 我也可以直接将草稿发布出来,看得见,我才有动力写~\n这片文章的出现,也只是我想确认一下能不能正确处理好中文内容。这样一说,突然想起来编辑也挺麻烦的。。 也许可以将代码优化下以后就省心了,哈哈。\n更新:拖了几天,把代码搞定了~ blog.sh 以后只需要在文件夹里.\/blog.sh action language 即可。 大大方便了使用呀。 也许以后就能多写写了(bushi)",
+ "description" : "hugo挺不错的,就是太麻烦了。以下几点都是在使用时遇到的一些问题:\n写作 编辑器随便用个支持MD的就行了,这句陈述挺好。\n但现实是,我家里一台MacBook,一台arch Linux的Thinkpad,公司一台MacBook。 所以跨平台对我来说就很重要了。我有点洁癖,家目录我都在努力的把config和local 文件整合在各自不同的区域名以至于不那么乱。在每台电脑上下个markdown editor, 同步文件再在每台电脑上额外加个云,想想我都受不了。\n不过目前我试过了一个软件marktext,功能和UI都很不错,但由于同步 问题我不太想用。\n其实我比较倾向于下载个web app搭在我raspberry pi上,再通过公网挂出去, 达到我在任意地方都能使用的目的来着,但目前的app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使我不是很满意,也就一直耽搁着了,现在也就是通过ssh直接到我的arch里 直接使用vim写文章,有点别扭\u0026hellip; 用vim写markdown。并且由于通过ssh到电脑里写的文章,预览比较困难\u0026hellip; 先将就一下吧,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它。\n图片 图片怎么管理原本也是个问题,我买入了一个存储桶并配置好了nginx, 但这比较适合fetch图片,当我截了新图要上传时,要么登录存储桶要么scp到 服务器去上传,而且传好后的url也是一个麻烦事。试了各种方法都不太行之后。\n在Mac端我用了uPic,这个比较方便的是不止可以传图片,其他文件需要 保存了也可以通过它上传,并且,它支持上传后直接拿到自定义对url,对于 我自定义了域名去匹配nginx的规则很方便。而且只需第一次配置好, 后面使用即可。\nLinux端呢,则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,只能老老实实打开网页上传了~\n发布 Hugo的发布其实也是一个问题。在上面说过,我有洁癖,其实我还有一些强迫症。 自从GitHub被微软收购后,我很少使用了。虽然我只是一介平民,但我还是希望 尽可能将我不同的指纹分散隔离开来。我用了我自有的服务器去托管我的一些服务, 其中便包括这个博客。 Hugo我是安装在我的Linux上,我并没有让它接入公网。我有在服务器上托管了一个 cgit来当我的私人仓库,于是理所当然的,我把public给git到服务器上了。\n原先,发布一篇博客我的流程为,\nhugo new post -\u0026gt; vim 找到文章 -\u0026gt; 保存或者发布 -\u0026gt; 然后到public文件夹 push出去。\n太麻烦了,我就写了个简单的脚本来简化一下流程,反正是自用的,所以也不用考虑 怎么处理不同的位置,并且原先由于发布比较繁琐,草稿就都存在本地了,现在 我也可以直接将草稿发布出来,看得见,我才有动力写~\n这片文章的出现,也只是我想确认一下能不能正确处理好中文内容。这样一说,突然想起来编辑也挺麻烦的。。 也许可以将代码优化下以后就省心了,哈哈。\n更新:拖了三天,终于把代码补完了~ blog.sh\n以后只需要在文件夹里.\/blog.sh action language 即可。 大大方便了使用呀。 也许以后就能多写写了(bushi)",
"inLanguage" : "en-US",
"author" : "garhve",
"creator" : "garhve",
@@ -44,7 +44,7 @@
写作 编辑器随便用个支持MD的就行了,这句陈述挺好。
但现实是,我家里一台MacBook,一台arch Linux的Thinkpad,公司一台MacBook。 所以跨平台对我来说就很重要了。我有点洁癖,家目录我都在努力的把config和local 文件整合在各自不同的区域名以至于不那么乱。在每台电脑上下个markdown editor, 同步文件再在每台电脑上额外加个云,想想我都受不了。
不过目前我试过了一个软件marktext,功能和UI都很不错,但由于同步 问题我不太想用。
-其实我比较倾向于下载个web app搭在我raspberry pi上,再通过公网挂出去, 达到我在任意地方都能使用的目的来着,但目前的app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使我不是很满意,也就一直耽搁着了,现在也就是通过ssh直接到我的arch里 直接使用vim写文章,有点别扭&amp;hellip; 用vim写markdown。
+其实我比较倾向于下载个web app搭在我raspberry pi上,再通过公网挂出去, 达到我在任意地方都能使用的目的来着,但目前的app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使我不是很满意,也就一直耽搁着了,现在也就是通过ssh直接到我的arch里 直接使用vim写文章,有点别扭&amp;hellip; 用vim写markdown。并且由于通过ssh到电脑里写的文章,预览比较困难&amp;hellip; 先将就一下吧,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它。
图片 图片怎么管理原本也是个问题,我买入了一个存储桶并配置好了nginx, 但这比较适合fetch图片,当我截了新图要上传时,要么登录存储桶要么scp到 服务器去上传,而且传好后的url也是一个麻烦事。试了各种方法都不太行之后。
在Mac端我用了uPic,这个比较方便的是不止可以传图片,其他文件需要 保存了也可以通过它上传,并且,它支持上传后直接拿到自定义对url,对于 我自定义了域名去匹配nginx的规则很方便。而且只需第一次配置好, 后面使用即可。
Linux端呢,则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,只能老老实实打开网页上传了~
@@ -53,12 +53,13 @@ Linux端呢,则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,只能老老实实打开网页上
hugo new post -&amp;gt; vim 找到文章 -&amp;gt; 保存或者发布 -&amp;gt; 然后到public文件夹 push出去。
太麻烦了,我就写了个简单的脚本来简化一下流程,反正是自用的,所以也不用考虑 怎么处理不同的位置,并且原先由于发布比较繁琐,草稿就都存在本地了,现在 我也可以直接将草稿发布出来,看得见,我才有动力写~
这片文章的出现,也只是我想确认一下能不能正确处理好中文内容。这样一说,突然想起来编辑也挺麻烦的。。 也许可以将代码优化下以后就省心了,哈哈。
-更新:拖了几天,把代码搞定了~ blog.sh 以后只需要在文件夹里./blog.sh action language 即可。 大大方便了使用呀。 也许以后就能多写写了(bushi)" />
+更新:拖了三天,终于把代码补完了~ blog.sh
+以后只需要在文件夹里./blog.sh action language 即可。 大大方便了使用呀。 也许以后就能多写写了(bushi)" />
<meta name="description" content="hugo挺不错的,就是太麻烦了。以下几点都是在使用时遇到的一些问题:
写作 编辑器随便用个支持MD的就行了,这句陈述挺好。
但现实是,我家里一台MacBook,一台arch Linux的Thinkpad,公司一台MacBook。 所以跨平台对我来说就很重要了。我有点洁癖,家目录我都在努力的把config和local 文件整合在各自不同的区域名以至于不那么乱。在每台电脑上下个markdown editor, 同步文件再在每台电脑上额外加个云,想想我都受不了。
不过目前我试过了一个软件marktext,功能和UI都很不错,但由于同步 问题我不太想用。
-其实我比较倾向于下载个web app搭在我raspberry pi上,再通过公网挂出去, 达到我在任意地方都能使用的目的来着,但目前的app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使我不是很满意,也就一直耽搁着了,现在也就是通过ssh直接到我的arch里 直接使用vim写文章,有点别扭&amp;hellip; 用vim写markdown。
+其实我比较倾向于下载个web app搭在我raspberry pi上,再通过公网挂出去, 达到我在任意地方都能使用的目的来着,但目前的app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使我不是很满意,也就一直耽搁着了,现在也就是通过ssh直接到我的arch里 直接使用vim写文章,有点别扭&amp;hellip; 用vim写markdown。并且由于通过ssh到电脑里写的文章,预览比较困难&amp;hellip; 先将就一下吧,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它。
图片 图片怎么管理原本也是个问题,我买入了一个存储桶并配置好了nginx, 但这比较适合fetch图片,当我截了新图要上传时,要么登录存储桶要么scp到 服务器去上传,而且传好后的url也是一个麻烦事。试了各种方法都不太行之后。
在Mac端我用了uPic,这个比较方便的是不止可以传图片,其他文件需要 保存了也可以通过它上传,并且,它支持上传后直接拿到自定义对url,对于 我自定义了域名去匹配nginx的规则很方便。而且只需第一次配置好, 后面使用即可。
Linux端呢,则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,只能老老实实打开网页上传了~
@@ -67,7 +68,8 @@ Linux端呢,则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,只能老老实实打开网页上
hugo new post -&amp;gt; vim 找到文章 -&amp;gt; 保存或者发布 -&amp;gt; 然后到public文件夹 push出去。
太麻烦了,我就写了个简单的脚本来简化一下流程,反正是自用的,所以也不用考虑 怎么处理不同的位置,并且原先由于发布比较繁琐,草稿就都存在本地了,现在 我也可以直接将草稿发布出来,看得见,我才有动力写~
这片文章的出现,也只是我想确认一下能不能正确处理好中文内容。这样一说,突然想起来编辑也挺麻烦的。。 也许可以将代码优化下以后就省心了,哈哈。
-更新:拖了几天,把代码搞定了~ blog.sh 以后只需要在文件夹里./blog.sh action language 即可。 大大方便了使用呀。 也许以后就能多写写了(bushi)" />
+更新:拖了三天,终于把代码补完了~ blog.sh
+以后只需要在文件夹里./blog.sh action language 即可。 大大方便了使用呀。 也许以后就能多写写了(bushi)" />
<meta property="og:locale" content="en-us" /><meta property="og:image" content="https://assets.garhve.com/pictures/assets/images/favicon/favicon.ico" />
@@ -154,7 +156,8 @@ hugo new post -&amp;gt; vim 找到文章 -&amp;gt; 保存或者发布 -&amp;gt;
<p>其实我比较倾向于下载个web app搭在我raspberry pi上,再通过公网挂出去,
达到我在任意地方都能使用的目的来着,但目前的app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
使我不是很满意,也就一直耽搁着了,现在也就是通过ssh直接到我的arch里
-直接使用vim写文章,有点别扭&hellip; 用vim写markdown。</p>
+直接使用vim写文章,有点别扭&hellip; 用vim写markdown。并且由于通过ssh到电脑里写的文章,预览比较困难&hellip;
+先将就一下吧,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它。</p>
<h3 id="图片">图片</h3>
<p>图片怎么管理原本也是个问题,我买入了一个存储桶并配置好了nginx,
但这比较适合fetch图片,当我截了新图要上传时,要么登录存储桶要么scp到
@@ -181,8 +184,8 @@ push出去。</p>
我也可以直接将草稿发布出来,看得见,我才有动力写~</p>
<p>这片文章的出现,也只是我想确认一下能不能正确处理好中文内容。这样一说,突然想起来编辑也挺麻烦的。。
也许可以将代码优化下以后就省心了,哈哈。</p>
-<p>更新:拖了几天,把代码搞定了~ <a href="https://git.garhve.com/codes/tree/bash/blog.sh?id=46e07255bbe67b1dbf93dcd7f33e25f10eb8f8de">blog.sh</a>
-以后只需要在文件夹里./blog.sh action language 即可。
+<p>更新:拖了三天,终于把代码补完了~ <a href="https://git.garhve.com/codes/tree/bash/blog.sh?id=46e07255bbe67b1dbf93dcd7f33e25f10eb8f8de">blog.sh</a></p>
+<p>以后只需要在文件夹里./blog.sh action language 即可。
大大方便了使用呀。
<img src="https://assets.garhve.com/pictures/screenshots/2022/12/wIAgJv.png" alt="wIAgJv">
也许以后就能多写写了(bushi)</p>
diff --git a/cn/posts/index.xml b/cn/posts/index.xml
index be9c485..c17ae9d 100644
--- a/cn/posts/index.xml
+++ b/cn/posts/index.xml
@@ -17,7 +17,7 @@
写作 编辑器随便用个支持MD的就行了,这句陈述挺好。
但现实是,我家里一台MacBook,一台arch Linux的Thinkpad,公司一台MacBook。 所以跨平台对我来说就很重要了。我有点洁癖,家目录我都在努力的把config和local 文件整合在各自不同的区域名以至于不那么乱。在每台电脑上下个markdown editor, 同步文件再在每台电脑上额外加个云,想想我都受不了。
不过目前我试过了一个软件marktext,功能和UI都很不错,但由于同步 问题我不太想用。
-其实我比较倾向于下载个web app搭在我raspberry pi上,再通过公网挂出去, 达到我在任意地方都能使用的目的来着,但目前的app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使我不是很满意,也就一直耽搁着了,现在也就是通过ssh直接到我的arch里 直接使用vim写文章,有点别扭&amp;hellip; 用vim写markdown。
+其实我比较倾向于下载个web app搭在我raspberry pi上,再通过公网挂出去, 达到我在任意地方都能使用的目的来着,但目前的app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使我不是很满意,也就一直耽搁着了,现在也就是通过ssh直接到我的arch里 直接使用vim写文章,有点别扭&amp;hellip; 用vim写markdown。并且由于通过ssh到电脑里写的文章,预览比较困难&amp;hellip; 先将就一下吧,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它。
图片 图片怎么管理原本也是个问题,我买入了一个存储桶并配置好了nginx, 但这比较适合fetch图片,当我截了新图要上传时,要么登录存储桶要么scp到 服务器去上传,而且传好后的url也是一个麻烦事。试了各种方法都不太行之后。
在Mac端我用了uPic,这个比较方便的是不止可以传图片,其他文件需要 保存了也可以通过它上传,并且,它支持上传后直接拿到自定义对url,对于 我自定义了域名去匹配nginx的规则很方便。而且只需第一次配置好, 后面使用即可。
Linux端呢,则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,只能老老实实打开网页上传了~
@@ -26,7 +26,8 @@ Linux端呢,则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,只能老老实实打开网页上
hugo new post -&amp;gt; vim 找到文章 -&amp;gt; 保存或者发布 -&amp;gt; 然后到public文件夹 push出去。
太麻烦了,我就写了个简单的脚本来简化一下流程,反正是自用的,所以也不用考虑 怎么处理不同的位置,并且原先由于发布比较繁琐,草稿就都存在本地了,现在 我也可以直接将草稿发布出来,看得见,我才有动力写~
这片文章的出现,也只是我想确认一下能不能正确处理好中文内容。这样一说,突然想起来编辑也挺麻烦的。。 也许可以将代码优化下以后就省心了,哈哈。
-更新:拖了几天,把代码搞定了~ blog.sh 以后只需要在文件夹里./blog.sh action language 即可。 大大方便了使用呀。 也许以后就能多写写了(bushi)</description>
+更新:拖了三天,终于把代码补完了~ blog.sh
+以后只需要在文件夹里./blog.sh action language 即可。 大大方便了使用呀。 也许以后就能多写写了(bushi)</description>
</item>
<item>